巴国印象之巴国品茗立顿茶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巴国印象之巴国品茗立顿茶

背景:对“茶”的考察,在人类学研究中属于物质文化的研究范畴。物质文化因人克服自然并借以获得生存而产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不仅关注物质客观本身,也要着重研究物质背后的人的行为、人的认知问题,并且也要关注: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人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精神活动所需要的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发展和变化的情况。

人类学更多将“物”的研究落实于“人”的层面上,劳动是以目的性为先决条件,当然也是属于社会的。故而能上升到“物”与贸易经济、社会结构、民族文化以及国家治理的层面。

在历史上,英属印度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农业的商品化,从总体上讲,不是农业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产物,而是英国在印度形成的殖民地商品市场的产物。茶树的种植、茶叶的生产和制造,大约始于19世纪30年代。它主要由英国人出资,创办茶园种植场(内设制茶厂),招募劳工进行生产。茶种、茶树和制茶技术从中国获得,制成的茶叶主要向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出口。英印殖民政府对要求用土地创办茶园种植场的人予以鼓励,如开垦荒地在若干年内可免租或减租。因此,英国人纷纷在印度开设茶厂,而旁遮普曾是英殖民时种茶基地,对当时世界影响巨大。

就巴基斯坦而言,巴基斯坦人民也有客来敬茶的习惯,如有朋友到访,他们习惯烹煮红茶来招待宾客,并佐以一些简单的点心,大家一边饮茶吃点心,一边交谈。在政府部门,有一个被称其为TEABARMAN的职位,就是专门负责为工作人员准备teatime和领导待客的茶点。目前很多家庭习惯日日饮茶,有些人甚至每天早起顶着朦胧的睡眼就开始点火煮茶。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英国人把饮茶习惯传入此地,因此巴基斯坦的饮茶方式中还保留着较多英式红茶的痕迹,并且喜用煮饮的方式,又浓又多,然后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来调味。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也有着独特的煮茶器具和多样化的饮茶方式。人口众多的巴基斯坦普遍喜欢饮茶,虽然政府鼓励发展茶产业,但由于各种限制,其本土的产茶量比较有限,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因此每年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财力用于进口国外的茶叶。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编译整理的数据显示,2016年巴基斯坦进口茶叶170869吨,其中红茶170040吨,绿茶829吨。可见巴铁民众对茶叶的热衷程度有多深。

巴基斯坦人常喝的“奶茶”


产自巴基斯坦的立顿茶

赴巴之前,我携带了许多中国茶叶,绿茶是必备,得知巴国人民偏爱喝煮的茶,便选择了大量的黑茶——普尔、小青柑、新疆砖茶,还有橙皮、白茶,希望首先在口味上和巴国的茶做一个对比,当然也是作为一种“礼物的流动”实现与巴国人民的社交。至少我是有自信认为,喜爱喝茶的巴国人民不会对中国的茶叶拒绝的。

第一次与巴国人一同喝茶,在“巴铁印象(一)”中有提到过,是宿舍宿管邀请我们喝茶。用磨成颗粒状的黑茶与牛奶混合并用水壶煮沸,流程过于“简单粗暴”,但在缺少工具和条件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也是很大程度上说明茶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了,毕竟以简陋的方式也要满足喝茶的欲望,就好像是日常任务一般。当然,这种情况下,味道如何,制作过程如何已经不重要,仅仅是一个“一起喝”的过程。

第二次品茗是与旁遮普大学社会工作系的Sufym及其室友一同,在他们的宿舍里喝“奶茶”。

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我和Sufym在学校中散步并探讨中巴两国的疫情问题,聊到了疫情最严重期间,实行隔离时人们都会干什么。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在2020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期,全家人都窝在家里喝茶,毕竟国人有言品茗为药,也不失一种养身抗病毒的方法。从疫情聊到茶,随着Sufym去了他们的宿舍。

与Sufym及其室友

原本只是想参观,Sufym向我介绍了他的室友,并告诉我,今天我是他们的客人,在巴基斯坦,如果你去了某人的家里,主人必须要用茶和一些点心招待你。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当地学生自己的宿舍,与国外学生完全不同,巴国学生宿舍没有床,学生睡在用毯子铺的地上,宿舍四人挨着睡;只有一张桌子,桌面上空无一物,学生们学习是在地铺上;当然,对巴国学生而言,学习是从早上到下午四点,地点是在图书馆或者教室中,所以宿舍更多是娱乐和休息的地方;宿舍墙面挂着属于穆斯林的图案,用于做礼拜,每天宿舍四人会一起在宿舍里做礼拜。这样相比于以往对学生宿舍的认识来说,较为“简陋”,但他们还是当作是“家”,并还是视为用于招待朋友的场所。

巴基斯坦当地学生的宿舍

Sufym的室友出门点了“奶茶”并带回来了饼干。用饼干泡“奶茶”,是巴国人习以为常的“用茶”方法。这一次的品茗尽管仓猝简单,但至少觉得不同于中国人品茗时选择的场所,国人会在家中摆放专门的“茶几”,专门的水壶和用茶的各种器具,相比之下巴国人显得较为随意。但不排除这仅仅是因为场所条件有限,无法完全展示出来。在中国,各种用茶的器具不仅仅是工具,更多是承载了有关茶的文化、礼仪和“道”的概念在里面;当然,国人也会将茶作为日常饮用,在工作学习时,选择把茶叶放置在水杯中,这种简易与随意与目前我所接触到的在巴国品茗的方式是类似的。这并不能排除巴国就没有正式的场所用于饮用,是否有存在对于与茶有关的其他物品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也无法确定,泡茶、制茶的方式又会有何不同,这些都是要进一步展开探索的。至少在目前看来,茶与日常在巴国人的世界观中是完全绑定在一起的。

宿舍中品茗

一次在食堂吃饭时的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旁遮普大学的Daniyal和Abdullah,两人是我见过的巴国学生(或者说认识的巴国人)当中疫情防护意识最好的;他们是拉合尔本地人,二十岁出头,在学校开着自己的车;相比于其他巴国人来说,可能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好,思想意识较为超前,对于喝茶也有自己的理解。Abdullah是一个收集各种茶的爱好者,为我介绍了克什米尔茶,小豆蔻茶、和普通的茶,甚至提出自己有一个“意大利炉可以煮加勒比海风格的茶”问我要不要试试。在9月14日下午,他们前来我们宿舍的厨房为我展示如何用巴国的方式泡茶。

饮茶前对所有的物品进行消毒

首先是绿茶。Abdullah采用纯净水煮绿茶,在平底锅中放入纯净水与绿茶,绿茶用的是立顿牌的小茶包,待水微沸后加入“柠檬草”,烧开后盛杯中饮用,这是最为简单的制作方式。入口清凉舒适,伴有清香味。Abdullah表示这种绿茶配合“柠檬草”也有清肺、解咳、治疗感冒的功效,有时候也被用来当作汤药。


柠檬草

在所有杯、壶、锅洗净之后,Abdullah又开始制作“奶茶”。先将黑茶用纯净水煮沸,而后加入牛奶与糖混合。口感香醇,在大体上与中国的奶茶并无区别,但无香精、无其他添加剂这种情况自然不必多说,配以其他甜品或者饼干则会称得上是绝配,个人觉得相比奶茶中加入所谓的“珍珠”“椰果”要更为“纯”,当然,这只是品味不同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国,说一般的“喝茶”就是喝的这种茶,相当于中国的奶茶,对此我也向他们解释了不同。在中国,茶的发音是“cha”,在巴国这种“奶茶”被称作“chai”,发音非常类似;而“奶茶”所用的茶也是属于黑茶的一种,只是将茶磨成颗粒状,当日饮用的是产自于巴基斯坦的立顿黑茶,而Daniyal和Abdullah也对于“产自巴基斯坦”感到非常自豪;在历史上,茶马古道通往南亚所运输的茶大多为黑茶,“以茶治边”与其说是古时国家在政治上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到不如说是满足边疆民族的生活习俗,以牛羊肉为主要食物,必然需要茶作为消化的一种“工具”,在这个层面上南亚民族的习俗也是相同的;我在思考是否因为这条线路将“茶”的文化甚至是称呼带给了巴国呢,这也需要结合历史来进行整体的分析,且不能忽略英殖民时期东印度公司所起的作用,但至少即便当时作为殖民与贸易的工具与目的,茶依旧在英殖民者离开南亚次大陆之后保留了几百年,喝茶也成为了现今的传统习俗。

我并没有在他们煮茶的过程中记录详细的具体的各个物品的用量,比如,具体多少的糖可以符合良好的口感,水的量是多少,需要放多少牛奶等等。但他们反复强调“纯净水”,这是不同于以往理解的纯净水或者是在商店里卖的矿泉水等,而是巴基斯坦在一般的公共场所所特有的纯净水机中的纯净水。当我帮他们接了厨房中的自来水时,他们表示不解并倒掉;一般来说,哪怕是自来水,煮沸之后还是可以喝的。即便在科学的角度上如此他们还是坚持使用纯净水。其次,他们表示,喝茶追求的是口感的“平衡”与“均匀”,就是说每一口都感到“入味”,而不是喝到杯底后味道才会很浓。为此,要求的是“适量”,追求液体的稠度达到一定程度。

如今,在全球经济视角下,茶贸易已经成为了主流,不同地区对于茶的理解和文化也不同,由此也影响了产品上的制作和贸易流动。在中国,茶叶会形成品牌销售,尽管包装并不精美,但有时会依靠了解茶的原产地,以及品茶人对于茶的来源的“信任”而选择茶。所以,好的茶未必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也未必能够成为包装在一般的商店或超市买到;在巴基斯坦人这里,茶叶似乎成为了类似于快消品一样的东西,会像可乐、果汁等饮料一样,有特殊的包装并家喻户晓熟为人知;质量、好坏、真假是取决于“如何泡茶”“如何煮茶”“如何掌握合适的调配比例”。

中国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快节奏生活或方便而选择用简单的茶杯泡茶喝并可以随身携带外,在大部分时候,尤其是在招待客人时都是采用围绕“茶几”坐下,当着客人的面烧水、泡茶并分杯;更有甚者,点上一株香,或是进行诵读;喝茶的过程也是有礼仪,比如表示感谢的手势,客人不能主动倒茶等等的规矩,以视为“讲究”或“形式”,其中也充满了哲学与审美的内涵在里面。相比之下,当去巴国人家做客时,主人会直接将煮好的茶用茶壶盛放端出来,并无如此繁杂的讲究(目前看来)。

所谓进入现代化新的阶段是一种以全球的视角看待什么是“物”,可以探讨它所带来的贸易与交流问题。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道”所赋予茶的审美与文化意义已经有所缺失。中国茶人将“道”立足于形式,或追求品茶环境上。在南亚地区,茶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们可能更加把“道”的意义立足于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制茶、泡茶、煮茶,或者突显茶的作用。茶是作为不同地方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也建构了自身的理解,并形塑了自己的世界观。当下人类学存在本体论的转向,更多关注产品的社会性,探究物的背后有什么经济性的概念,这已经不仅仅依靠哲学与审美的理论来诠释,方法可以采用田野调查,当涉及到地方性的概念时,要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采用不同理论分析。另外,现代化不仅是离开传统的过程,也是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而物在此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究竟茶在巴基斯坦人的概念里为何,其历史脉络是否与“茶马古道”有连接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孙博文,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联合培养2020级历史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坤冰观茶 ↓

图文来源:田野东方FieldworkinOrient,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